游仙区五里路小学于1997年转制建校,学校位于涪江东岸,毗邻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蜀汉名山——富乐山遥遥相望。学校原占地面积12466㎡,建筑面积4688㎡。2021年6月开始修建约3600㎡的综合楼,计划明年投入使用。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近90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骨干教师3人,绵阳市教育家型校长1人,绵阳市、游仙区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30人。学校现有两个区级工作室,即:游仙区董晋龙数学名师工作室和游仙区唐俊名班主任工作室;2021年春又建立了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玮永芳语文名师工作室、史智蓉语文名师工作室、何金蓉数学名师工作室、叶良英英语名师工作室和赵文娟美术名师工作室。
(董晋龙名师工作室成员与市区领导合影)
学校提出了“文化治校、文化强校、文化名校”的学校方略;渗透了“六年铸就一生”的办学理念;践行了“重德树人,质量立校,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办学思想,体现了“汉风雅韵,贤学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了“质量**,特色鲜明,和谐发展,争创名校”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五里路小学在游仙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在游仙区进修校、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下,学校教研教改、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校情和师情,注重过程管理,积极创新工作。学校始终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始终把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能力和幸福指数放在**。近年来学校在教研教改、教育科研方面实施了“五三模式”,教师们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一、考核制度三完善,教育科研增激情
学校要发展,制度作保障。五里路小学在任明琨校长的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人文化的管理下,实行了“三权分立”,制定了实操性强的教研教改、教育科研管理和考评制度。每学年学校再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征集教师意见、学术委员讨论、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的模式,对教研教改、教育科研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了学月考核制度。学校通过学术委员会对教科研的学月考核制度不断地
完善,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大家都能认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课堂展示、微课制作、论文撰写和专题讲座等。教科室每月会认真检查,量化考核,及时通报考核结果,下一学月教科室也将会跟踪了解上月部分教师出现问题后的整改情况。
(二)完善了评职晋级制度。教师评职晋级是对老师能力的认定,是老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学校严格制定了教师评职晋级量化考核制度,根据《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然后把职评基本条件中的“教学工作要求”和“教研工作要求”纳入学校评职量化细则,教师们积极地撰文写稿、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等,现在每位教师教科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五里路小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可以说是科学的、民主的、量化的,但是每一学年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牵头下,都要收集来自教师群体共同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好的意见或建议,最后通过工会召开教代会表决并通过修改意见。现在在教研教改、教育科研方面考核的力度也非常大,比如论文发表或获奖、积极承担教研任务、教具或课件制作、小专题研究、课堂示范、专题讲座等多方面对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进行考评。从2020年秋季起,学校还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又将与教科研相关的网络展示、微信推送课例或经验文章等也纳入了绩效考核,**范围地激发老师们进行教科研的热情。
二、校本研修三台戏,搭建平台学榜样
校本研修是每一所学校教师教研教改、教育教研的主研阵地,近几年,五里路小学一直唱好了校本研修“三台戏”。
“名优特”教师示范课大戏。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名优特”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要求他们每一学年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或办一次专题讲座。全体教师观摩后,写出观课体会,从中学习“名优特”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领略了名师们上课的风采。
(李凤主任上示范课)
(二)“新调入”教师汇报课大戏。为了让新调入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同时学校也可以了解该教师的综合素质,五里路小学从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新教师上汇报课活动。全体行政人员和同学科的教师必须现场聆听,学科教研组长及时组织评课。评课时既有上课教师对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交流,又有其他听课教师的精彩点评。点评课时采用“321”的评课方式进行,即评课教师可以评3个优点,2个补足,1个改进意见。
(三)“贤学教师”微讲堂大戏。2015年秋,五里路小学继“教师论坛”、“课改沙龙”、“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活动后,在教师培训方面增加了一个“新鲜”的项目----“贤学教师”微讲堂活动。每周五周末例会前都安排了一位老师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教育经验、心得体会或心灵感悟,以帮助其他老师们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或管理班级事务、应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每位教师讲完后,任明琨校长都会做精彩的点评,同时给讲授教师颁发《“贤学教师”微讲堂荣誉证书》。
(罗佳怡老师利用“钉钉”直播系统开展共同体学校英语联合教研活动)
三、课题研究三级别,教师科研提素养
科研促教研,教研提质量,质量创名校。五里路小学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生长点,因此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的品牌。
(一)省部级课题积极参与。为了能更好的地引领学校办学理念始终走在全国教育发展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了高级别的三个大课题研究,即:省级资助金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实施长短课优化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获四川省阶段研究成果三等奖;省级重点课题数学文化视域子课题《基于数学文化背景下提升小学高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该课题由五里路小学牵头,富乐学校和剑南路小学协同研究。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在主研人员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主题研讨、种子培训、案例分享、文本解读等工作,2021年6月该课题获四川省中期成果评选一等奖。
2018年度,全国黄爱华“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子课题《基于“大问题教学”的课堂情境创设与“去情境化”研究》已结题。2019年度,新的大问题教学课题《基于大问题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现正在实验研究阶段。
2019年秋季,在游仙区教研室何金芬主任和任远明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五里路小学教科室组织数学组刘晓维老师和英语叶良英老师参与了央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的子课题的研究,研究效果良好。刘晓维老师的数学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小先生制”的培养及有效应用研究》的研究案例获央馆优秀案例奖。
(二)区级课题成效显著。学校教科室在游仙区进修校理论室何金芬主任的指导下,创新科研工作思路,做实课题研究过程,收获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研究的区级大课题《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获游仙区人民政府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名。区级课题《教学新媒介有效融入课堂的实践研究》也已结题。
(三)校级课题常抓不懈。五里路小学的校级课题主要是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个个轮流担任小专题研究组长(包括50岁以上的教师也自愿参加课题研究)。学校教科室乘着进修校理论室何金芬主任策划的小专题研究系列讲座的东风,学校也开启了小专题教研的“小题大做”模式,在校内召开了小专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会、中期汇报会、结题成果分享会,目的在于让每个小专题的组长会指导、个个主研会研究,课题组成员人人会分享。老师们经过课题研究过程体验、观摩学习,现在人人都想做课题,个个都会做课题。2021年2月,五里路小学被绵阳市教体局确定为“绵阳市乡村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基地”,来自外校的3位跟岗教师参加了学校小专题研究成果汇报会,她们受益匪浅。
学校近三年来有近30个小专题获得区级一、二、三等奖,是全区小专题获奖最多的学校。仅2020年度,学校上交16个教师小专题,就有12个小专题获奖,获奖率占所交课题总数的75%,受到区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示范引领三辐射,名优教师展风采
五里路小学教师在区教育和体育局和区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任明琨校长的科学管理下,学校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任明琨校长既是是绵阳市优秀校长、又是绵阳市教育家型校长;学校教师既有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又有绵阳市、游仙区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批“名优特”教师
的教育理念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艺术精湛,教育研究有方。学校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省部级示范。2015年度—2016年度,五里路小学与新疆若羌县二小结对联盟,先后2次由学校任明琨校长、董晋龙副书记亲自带队带领学科骨干教师对若羌二小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教学帮扶活动,他们每个人都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风趣幽默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讲座给若羌的领导和教师带去了福音,更新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刷新了他们攀升的教学业绩。2019年6月学校积极响应省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由学校董晋龙副书记组织带领数学学科李凤、佟莉清、何金蓉、何金华4位骨干教师为“甘、阿、凉”民族地区的教师录制了45节教材教法分析课。4位教师利用周内课余和休息时间备课、周末2天录课,两个月无休,最后于2019年12月录制完毕,2020年6月由省教科院组织专家经过几轮审核和简单修改,最终高质量通过。
(二)市区级引领。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部分名优特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全市或全区的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提升自己专业素养。2019年10月25日,四川省数学特级教师董晋龙在绵阳市小学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会上作了题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2020年11月27日,董晋龙在绵阳市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展评及观摩活动中,对12堂示范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游仙区2020年春的小专题系列讲座,在区教研室何金芬主任的精心策划下,学校董晋龙副书记利用“钉钉平台”以《小专题教研共同体学校工作推进机制 》为主题**个开讲,绵阳市语文骨干教师玮永芳于2019年秋在阿坝州语文教师跟岗培训中做了统编教材的分析,在2020年春的全区语文教研活动网络培训中再次进行了统编教材的解析。绵阳市英语骨干教师叶良英利用暑假对绵阳师范的在校学生就怎么进行英语教学做了全面分析。学校教科室主任、数学骨干教师李凤和全国数学名师黄爱华老师同台为全市的数学老师进行精彩的大问题教学展示。学校何金蓉老师在全区的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上给老师们作了《怎么制作微课》的讲座,深受好评。游仙区第二届教学示范队29名队员中,五里路小学就有7名教学示范队队员,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
(三)片校级辐射。为落实《游仙区示范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促进教育文化交流,促进学校教育共融、共生、共进、共取、共同发展,实现学校全面进步、均衡发展。五里路小学与育红小学、涪江小学、云凤小学缔结友好联盟学校,以促进四校全方位共同提升。五里路小学制定了实效性强的《“四校”联盟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互动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增强了四校整体的实力。2019春分别对涪江、云凤就语文、科学、英语进开展了联盟活动。2019年秋举行了3次四校联合教研活动,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方面以示范课、课例点评、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2019年11月,五里路小学教科室李凤主任、英语教研组长叶良英老师到云凤小学,就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课堂教学、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考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做好小专题研究进行了指导。2020年5月,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开展线下联盟活动,四校英语教师齐聚“钉钉”平台,开展了网上英语联合教研活动,五里路小学罗佳怡老师上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区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赵玲老师对示范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还作了题为《如何让理想的课题落地》的专题讲座,共同体四所学校的英语教师收获颇丰。
(小专题开题报告会)
五、常规教研三走进,教师人人提素质
学校常规教研如果长期呈现圈内转、无创新、走过场的不良现象,教师的素质很难提高,学生的素养也更难提升。五里路小学的常规教研方式多样,从形式上分为“走出去听,请进来学”和“走出去讲,请进来评”;从内容上分为“观课、议课、评课”“课改沙龙”“科研论坛”“研读课标”“解读教材”“解答疑难”“分析试卷”“研判考向”等。
(一)走进课堂
一是青年教师走进校外的观摩课堂。学校任明琨校长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近几年,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组教师分别到过绵阳实验小学、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江油外国语学校、三台外国语学校、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等观摩和交流。同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教研教改、教育科研、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五里路小学是全国名师黄爱华老师“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绵阳十校联盟校之一,每次组织的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二是走进本校名优特教师的平时课堂。学校鼓励教师随时走进本校名优特教师的课堂,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课后及时与名优特教师交流。学校还提倡教师们听课可以在学科组内听课、可以在年级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真正做到学科整合,取其长,补己短。
三是行政领导走进推门课堂。学校一直坚持听推门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由年级分管领导、其他行政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和上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听课团队,听完后立即反馈信息。如果某位教师课堂出现不良现象,学校将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继续听课,直到该教师上出合格课、优质课为止。
(二)走进学生
为及时了解课堂中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学校结合大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听课量表,听课领导和教师提前进入听课课堂,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与新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中观摩学生研讨的参与度、目标的达成度,巩固练习的完成度;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教师的教法学生是否喜欢,学生的收获是否很大。
(三)走进家长
为了实现家校共育,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
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每一学期或每一学年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在疫情期间此活动暂停。在开放日当天,家长代表可以走进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课堂听课,也可以走进其他班级听课,听课的家长还要对教师上课进行评价,学校也将会认真整理家长听课后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专题总结。
五里路小学通过实施“五三”模式,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提高了,教研教改的进程加快了,教育科研的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了。 (供稿:绵阳市游仙区五里路小学 任明琨、董晋龙、李凤)